荔枝不耐貯藏,正如白居易說的:“一日而色變,二日而香變,三日而味變,四五日外,色香味盡去矣。”唐代時就可以通過密封竹筒保鮮荔枝并驛馬快運;清朝時,已經可以運用密封小包裝自發(fā)氣調的方式進行保鮮;到了現在,隨著科學技術發(fā)展的日益成熟,物理、生物和化學等保鮮技術得到了有效應用。
那么,同城生鮮配送就給大家分析下荔枝之所以不耐貯藏的原因有哪些?如何進行保鮮呢?
一、影響荔枝外觀、品質的幾個因素
(1)果皮褐變
分為生理褐變和病理褐變。生理褐變主要因失水造成,在整個果實表面均勻發(fā)生,過程是鮮紅(有些品種是綠中帶紅)一灰暗一褐色一黑褐色。病理褐變主要指病菌入侵發(fā)病時引起的果皮局部變褐,如霜疫霉病、酸腐病等,發(fā)生初期先在果蒂附近出現不規(guī)則褐斑,然后進一步擴大殃及全果。
(2)果實腐爛
荔枝采后病害多達10多種, 常見的有霜疫霉病、酸腐病、炭疽病。霜疫霉病菌從幼果即開始,隨時可以入侵,高溫多濕的環(huán)境發(fā)病嚴重,在樹上可引起大量落果。酸腐病主要為害蟲口果或熟果,此二種病變,嚴重時除了果皮褐變外,果肉腐爛流汁,發(fā)出臭酸味。
(3)蒂蛀蟲為害
幼蟲于幼果期從果蒂入侵,導致落果,如果在果實接近成熟時入侵則僅在種柄處蛀食,堆留蟲糞于果蒂下方,從外表上難以辨認。
(4)溫度變化及冷害的影響
冷貯時,要求溫度均衡、穩(wěn)定在適溫范圍內,不能有太大的波動。如溫度過低,果實會遭受冷害或凍害,果皮細胞電解質滲漏程度達到一半以上,外表癥狀是果皮開始發(fā)暗,繼而變褐,從低溫移向高溫環(huán)境時變化速度加快,幾分鐘內變成黑褐色,重者皮內果肉滲水。這種一般是采用低溫急凍(即中心溫度在短時間內達-15℃以下)的辦法保鮮,解凍后,果體一經恢復到常溫,顏色也立刻變黑,果體裂開并滲水。一般認為荔枝的冷貯適溫在3~6℃ 。
二、荔枝的保鮮技術措施
(1)機械或半機械化的管理延長保鮮期
通過齊全的現代化裝備,保證荔枝從種植、翻土、除草、施肥、灌溉,采摘直至后階段的沖洗、防腐、挑選、分級、包裝等,基本上是機械化或半機械化,迅速完成從采摘到包裝進庫冷貯等各道工序,減少由于時間延緩、溫度變化、細菌入侵而造成的荔枝品質、風味、外觀的變化,延長了保鮮期。
(2)生物防治病蟲發(fā)生
荔枝的品質很大程度取決于果園的病蟲防治,采后的消毒、殺菌、防腐處理實際上只是一種輔助措施。荔枝果實嬌嫩,成熟時適逢高溫季節(jié), 保濕包裝又給防腐增加困難, 如果采前防治不力,病菌已入侵而未發(fā)病, 貯運期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仍能大量發(fā)病,所以在采前采后要注意病蟲的防治。
同城生鮮配送建議采用尼龍網做一個很大的罩子,把果園分成幾小塊,籠罩起來。尼龍網有白色、有黑色,網目約2mm,網體成長方形,規(guī)格正好和一整行的果樹配套,6~20平方米。
普遍采取蜘蛛防治,讓蜘蛛在果園中繁殖生長,防治荔枝、龍眼的蝽等害蟲。
(3)物理保鮮
降溫:采摘時選擇晴、陰天的早晨(上午8時前),以盡量減少預冷時的溫差。預冷用冰水,溫度控制在5-10℃,冷卻20-30min。當果體中心溫度下降至4~5°C時,可在較大的加工廠(場)或可直接在室溫8℃以下的冷藏室或車間內篩選、分級、包裝加工。進庫后冷貯溫度維持4~6℃。由于冷貯時荔枝尚有輕微的呼吸,故包裝物應選擇能透氣的,如包裝膜、袋、包裝箱應有透氣孔。冷庫或冷藏室應有換氣裝置并定時換氣。
保濕:包裝膜、袋要求保濕性較強,冷貯室的相對濕度控制在85%~95%,故冷貯室里應有加濕裝置。
減少機械破損:即在各個工序的操作過程中,盡量減少機械損傷。
(4)化學保鮮方法
核心問題是以化學物品浸泡或噴灑,消滅果實表皮的病毒細菌,維持荔枝表皮顏色的鮮艷。
滅菌:用0.05%苯菌靈在52℃的熱水中浸泡2min,或用代森錳鋅800~1000倍液,或20%甲基托布津800~1000倍液噴灑。
利用氣體或化學藥品保持色澤:用二氧化硫噴灑或在包裝袋內使用臭氧調節(jié)空氣。化學方法在實驗室已獲成功,可延長保鮮期,特別是外觀保鮮20-30d,不過殘留物質對人體健康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。